搜    索

新闻动态

新闻集锦 通知公告 国大资讯
解构技术的浪漫语法:机械工程女孩的跨学科狂想曲
2025-04-17

林瑞敏 | Ramie Lim Rui Mi
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四年级学生

对机器人的热爱

如果你知道林瑞敏 (Ramie Lim) 对机器人的热情程度,你也许会十分惊讶,而除此之外,她还是家族第一位工程师。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(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) 四年级学生主修机械工程,辅修创新与设计 (Innovation & Design) 。林瑞敏一直对物理学这门学科情有独钟,但她的转折点来自一位严格的老师对她天赋的认可和赞扬。

“我意识到让老师感到骄傲是多么有成就感,我的成绩因此突飞猛进,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工程学的兴趣。物理学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等主题一直吸引着我。但当我进入新国大时,我想探索这些知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。”她回忆道。大一时,林瑞敏第一次接触了机器人学和编程,这激发了她的兴趣——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。

在决定主修机械工程并专注于机器人领域后,林瑞敏的下一步是将理论付诸实践。大二时,她偶然发现了 创新与设计项目——这个项目旨在培养本科生开发创新的跨学科解决方案,并设计新产品、服务和体验。这成为了她人生职业拼图的最后一块碎片。

灵活与包容的文化

对于那些为选课而焦虑的准大学生,23岁的林瑞敏建议道:“其实不必担心,因为设计与工程学院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。这些年来,我逐步构建了我的主修和辅修方向。即使你觉得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,也总有调整的空间——足够让你重新调整你的学习路径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。”她安慰道。

谈到设计与工程学院的学习环境,林瑞敏进一步解释道:“这里的文化非常灵活和包容,允许犯错的空间;即使你因为选错课程而绕了弯路,你仍然可以调整方向,赶上同学们的进度。”

她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——她在大二时才决定选择创新与设计作为辅修,而大多数人通常在大一就做出了选择。林瑞敏认为,设计与工程学院是那些思想开放、渴望在自己领域内成长,同时对跨学科学习充满兴趣的学生的理想成长环境。

两全其美

拥有两个主修方向的林瑞敏做到了两全其美,在精确的线性思维和大局观之间找到了平衡。关于设计与工程学院的跨学科特点,她观察到:“设计与工程学院的许多小组项目都要求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合作,以实现项目目标。在这个过程中,专业分野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通过灵活性和高适应性建立团队精神。”

在设计与工程学院的通用课程中,林瑞敏认为《EG1311:设计与制造》对她影响最深。她的五人小组中有三位来自建筑系,他们需要建造一个小型机器人来穿越障碍赛道。虽然建筑师们并不擅长机器人制造,但他们充分发挥了在视频制作和动画演示方面的优势。

“这种跨专业协作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既各展所长,又完美弥补了彼此的知识盲区。”她评价道。

我的“街头信誉”徽章

林瑞敏最喜欢的课程是《EG3301R:创意到概念验证》,这并不让人意外。在这门课程中,她需要与四位同学(两位来自机械工程,两位来自工程科学)一起进行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,即建造一个拳击机器人。事实证明,他们的作品最终能够按预期运行,这绝非易事。由于小组中没有电机工程专家,他们必须努力弥补这一知识缺口,同时努力在机器人模型中复制拳击动作。

▲林瑞敏(第一排,左二)与Box Bunny和项目主管高级讲师 Elliot Law博士(后排,左一)和副教授Lim Li Hong Idris(前排,右一)以及小组成员Mageshkumar Kirubasankar(新国大机械工程系)、Jeanette Sim(工程科学学科)和Zakir Haziq(工程科学学科)。

这也是我最具挑战性和成就感的课程,因为这个项目是我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集大成者。你知道,那些成功完成这门艰苦课程的人会得到一个钥匙扣,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勋章!”她笑道。

向最优秀的人学习

为了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知识,林瑞敏获得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(A*STAR) 的学习实习机会,并在实习中参与了机器人领域的多项应用探索,比如研究用于自主任务的地面机器人和飞行器,以及无人机和地面车辆的仿真控制开发。她回忆道:“我很幸运遇到一位愿意倾囊相授的上司。尽管我当时有些力不从心,但那个夏天给了我成长的空间,这次实习坚定了我对机器人领域的热情和决心,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方面。”

▲林瑞敏与Tan Jia Jun(新国大定量金融与计算机科学系)的 A*STAR实习,Tan JiaJun是同部门的暑期实习生。

2023年,林瑞敏参加了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学生交换项目,前往韩国大田学习。她走出国门,向最优秀的人学习,并在此过程中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。

“我选择前往韩国科学技术院学习,是因为它在机器人领域和理论研究方面享有盛誉,我希望向该领域的佼佼者学习。除了学术学习,我还与来自新国大的交换生们一起四处旅行,游览了南怡岛、江村铁路公园、维瓦尔第滑雪场、釜山海云台海滩,并攀登了首尔最高峰——北汉山。”她分享道。在韩国科学技术院打羽毛球的时光固然难忘,但在大田的社区练歌房唱卡拉OK也非常解压。

▲林瑞敏(前排)和她的新国大的交换生同学们在维瓦尔第滑雪场滑雪旅行。

运动、自行车与全身心投入


到了大四,这位工程学高年级学生希望探索大学生活的更多方面,于是决定搬入莱佛士宿舍 (Raffles Hall),全身心投入学生生活。

重温那段时间,林瑞敏充满热情:“从小我就热爱运动,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,也是结识新朋友的绝佳途径。但参加宿舍主办的球赛活动让我能够以竞技的方式参与,而不仅仅是娱乐。我现在最喜欢的是在宿舍打排球,因为我可以尝试与以前不同的位置。”除了排球,林瑞敏还打网球和壁球,并将参与宿舍间的角逐。

为了放松身心,林瑞敏每月一次与朋友们骑着她那辆橙色的本田街车在林厝港 (Lim Chu Kang) 的环路上飞驰,然后从克兰芝 (Kranji) 出来,最后在上汤申路 (Upper Thomson Road) 享用印度香饭。“我通常和我的毕业设计伙伴一起骑车,他也是我拳击机器人项目的队友。骑车让我感到放松,当速度攀升、风吹过皮肤,所有压力都渐消散。”她兴奋地说。

谈及街车改造愿望清单,林瑞敏表示:“希望实现一些物联网 (Internet of Things) 功能,并设计一个定制的智能摄像头,安装在车上或头盔上,以实现360度视角——部分灵感来自于那些捕捉路上有趣瞬间的摩托车网红视频。”

传授技艺,指导后辈

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,林瑞敏自然而然地热衷于教学和指导他人。自2022年起,她担任设计与工程学院的助教,不仅在机器人相关的工作坊中教授和指导学生,还在ArtxTech 2022和设计与工程学院2024暑期学校中担任学生导师,指导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学习Arduino控制的电子设备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激光切割,以制作一个自动绘画机器人。

“我对知识充满渴望,并希望成为他人可以寻求解决问题或提出疑问的对象。担任学生导师非常适合我的性格,因为我喜欢头脑风暴和构思,也喜欢引导学生做同样的事情。我认为这是我个人成长的一部分,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。”她热情地说道。

▲林瑞敏(最右边)在ArtxTech 2022上展示了一个由她的学员建造的自绘机器人。

从图纸到现实


作为无国界工程师-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分会 (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) 主席,林瑞敏参与了多项人道主义社区活动,如为来自弱势家庭的青少年举办工程工作坊。她希望通过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,帮助这些处于风险中的青少年走上更好的生活道路。

成为一名工程师不仅仅关乎技术能力,它还提供了向他人教授知识和分享知识的机会。我希望未来能继续这样做。通过向他们展示新事物和生活中的更多选择,我希望能够激励他人探索新的兴趣和可能性,并将他们的想法付诸行动。”她坚定地说道。



(来源:NUS新加坡国立大学微信公众号)